摘要: 民國36年以后國幣貶值,前向英國德納羅公司訂印的二版欠資郵票,最高面值僅為1000圓,等運到時,已不適用,經(jīng)另交上海大業(yè)印刷公司,用6號楷字及阿拉伯數(shù)字,澆制凸版,于票面中央,以黑色加蓋改值。原票圖案與中信二版欠資郵票相同,只有版紋較精細。
發(fā)行日期:1948.3.8(民國37年)
齒孔度數(shù):13.5x14
印刷版別:膠版
圖幅:20x17
全張枚數(shù):800(4x10x20)
加蓋:上海大業(yè)印刷公司
原票印刷: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
民國36年以后國幣貶值,前向英國德納羅公司訂印的二版欠資郵票,最高面值僅為1000圓,等運到時,已不適用,經(jīng)另交上海大業(yè)印刷公司,用6號楷字及阿拉伯數(shù)字,澆制凸版,于票面中央,以黑色加蓋改值。原票圖案與中信二版欠資郵票相同,只有版紋較精細。
自民國37年8月20日改革幣制用金圓券后,郵資亦隨之改以金圓為計費單位,除金圓常用郵票外,并另印制金圓欠資郵票以應(yīng)需要。由中華書局上海永寧印刷廠澆版加蓋黑色。
民國首次欠資郵票于2年印成,格式與前清所印者大致相同?! ?分,藍,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:橫雙連中縫漏齒。
民國4年第2次印制欠資郵票,改在國內(nèi)印制,圖案格式與第1次在英國印制者大致相同?! ?、「中華民國郵政」之「華」字草頭頂端分離較闊,2豎方向相反?! ?、弧形框上花紋中接連不斷的橫線只有1條。
民國26年抗戰(zhàn),郵票改在香港印制,欠資郵票仍用以前北平財政部印刷局之原模,交香港商務(wù)印書館翻版印制,全套11枚,均仍印橘黃色?! ?、「國」字內(nèi)「或」部底下一橫起首處與外框一豎連接?! ?.、齒孔較粗,背膠薄而色白。
民國35年11月1日起國內(nèi)郵資又有調(diào)整,平信資費改為100元,當時用的欠資郵票最高面值僅30元,經(jīng)由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以膠版印制,亦為橫型,票面文字格式與中信二版欠資票大致相同,惟邊框花紋略異?! ?00元,玫紫,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:直雙連中縫漏齒。
民國初年,新欠資郵票未能及時印發(fā),暫將庫存前清欠資郵票,由造冊處用5號宋字于原票中央加蓋直行紅色「中華民國」4字,以應(yīng)過渡時期之需?! 〖t字1分(棕)出現(xiàn)兩種變體票:倒蓋、橫雙連中縫漏齒。